1. 凯时




    1. 欢迎访问 湖南凯时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EN

      手机二维? title=手机二维?/p>

      "钠"样精彩 方"芯"到来 | 凯时新能源&钠方新能源钠离子电池发布会成功举行 !

      发布日期:2022-04-20 发布人: 原创 浏览次数 :13232

        4月19日 ,湖南凯时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钠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钠离子电池发布会成功举行(以下简称凯时新能源&钠方新能源),作为新能源绿色事业的开拓者,钠离子电池的成功推出,意味着凯时在新一代储能型电池市场已占据先机。

        株洲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聂方红 ,株洲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庭恺 ,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天元区委书记邬凌云 ,株洲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智勇等相关领导出席发布会。

        凯时新能源董事长涂健介绍,在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亟需持续优化,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逐渐成为主流能源 ,但发展上述能源,不断突破储能技术将是一个重大课题,而在储能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新能源电力并网安全性,更是一大焦点。

        此外 ,目前在储能发展过程中,主流选择是锂离子电池 ,它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 ,但是锂资源的地缘政治和缺乏性是问题,同时大型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 ,也是业界不得不慎重的一个问题 。

        钠离子的化学性质、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都和锂离子相似 ,而且钠的地壳元素含量排名第6,是锂的400倍以上,资源非常丰富。相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稳定性好 、支持快充、低温特性优良等诸多优点。

        发布会上,凯时新能源公司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钠方新能源公司与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助推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钠电材料端布局,助力国内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

      凯时新能源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签署合作协议

      钠方新能源与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签署合作协议

      1为什么要研发钠离子电池

      碳达峰”“碳中和指标促使全球能源结构优化,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逐渐成为主流能源,而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储能领域的首选,因现阶段产业应用快速发展以及锂离子电池资源受限,急需另一新型电池以应市场需求。

      2钠离子电池在凯时的发展历程

        凯时从2016年开始针对钠离子电池的材料和电化学体系进行研究 ,对关键材料的批量制备工艺进行摸索,对全电池的制备工艺进行开发及优化。

      凯时新能源&钠方新能源公司全景鸟瞰图

        截至目前,凯时在正极材料、电解液和全电池已完成全方位布局。在电池材料方面 ,凯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并通过材料工艺创新,在保证材料高克容量和低成本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环境适应性,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已实现吨级稳定生产。

        基于当前凯时钠离子电池体具有产业化的天然优势,为更好地推动钠离子电池产研结合,凯时已成立子公司湖南钠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推动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储能电池量产化 。

      3凯时钠离子电池

        凯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采用自主合成层状氧化物正极和商用高首效硬碳负极,具有高能量密度 、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以及优异的低温性能 :软包单体电芯重量能量密度可到140Wh/Kg ,同时具有240Wh/L的体积能量密度 ;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 ,3C放电容量保持率可达88% ;-20℃低温环境下,依然可以放出88%以上的容量,且能实现该环境下0.1C的低温充电 ;热稳定性远超国家强标的安全要求 ,且具有优异的耐过放性能 ,过放到0V后容量可以极大恢复,过放到-4V后依然可恢复50%的容量 。

      凯时钠离子电池产品

        目前,公司已收到多个客户的样品及量产订单,用于中低速电动车、电动大巴及家用储能等领域 。6月份公司将开始小批量生产钠离子软包电池,并在2023年开始大批量生产。从而带动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促进储能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在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基础上 ,凯时第二代产品已在开发中 。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160Wh/Kg280Wh/L,循环寿命达到4000次以上,并通过工艺的整合优化,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可以进一步满足储能市场的需求,解决产业受限于锂资源的问题,从而实现在储能和低速电动领域的全面应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开发,进一步拓宽钠电池应用领域,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经济型、安全性、耐用性钠电池的需求,提高钠离子电池在万亿级市场中的比重 ,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添砖加瓦。

      +86(731)28163666 转0
      0731-22216802



      1. XML地图